二十岁生日祭 重听朴树的歌

这篇文章发表在《萌芽》杂志上,很多年前读过一次,当时还只是伤感缅怀 不太懂其中心境。很庆幸还能看到这篇文章,也很幸运 我的青春岁月里有过朴树
                                ——编者按

现在是夕阳如血的时候。秋天的夕阳最美丽。看着夕阳,有一种回头看老照片的怀旧感觉。朦胧中,我恍惚又看见了那些面孔。那些面孔是如此的纯真,如此的纯粹。有的人愉快地笑着,有的人却泪流满面,还有一个在沉默,沉默的那个人是我。我还看到了那些地方:有埋着爷爷的山岗,有度过寂寞与愤怒时代的中学,还有我的小房间,房间里的台灯正亮着,只是我已不在。每天都看夕阳,每天都看自己的内心,结果是每天都感到有一种东西在离我远去,我想伸出手去挽留却加速了它的离去。已经习惯了写那些“拔剑斫地不可一世,引吭高歌怒发冲冠”的文字,但内心深处仍有一股柔软的水。每当听到朴树的歌,这池水就会不由自主地有灵性地跳动。这种跳动是悲伤的,因为这池水有一天终会被晒干。水在跳动,是一种绝望的跳动,是一种流着泪的跳动。这池水在不断地流泪,流的泪太多了,就缓缓地汇成一条小溪,静静地流过我柔软的心房。这种感觉让我无法自拔地沉迷,让我无法割舍。趁着还有些感动,就着青春余留在嘴角边的味道,写一篇能感动自己的,关于过去关于真实的文章,权当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NEWBOY》: 公元2001,我18岁,我需要感动.18岁是流血的年纪.午休的时候,太阳是那么大,这个世界被晒得只剩下一种颜色—黄色,这时候我感到最寂寞.在校门口的音像店里,我买了本朴树的磁带,是我听到的第一首歌.那个时候,我在所谓的重点班里莫名其妙地存在着,厌倦了整日背着算着苦着沉重着.这首歌能带给我轻松,让我看见阳光让我暖洋洋.在以后的屡次大考前,我都会听这首歌,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就好象每天12点我就会去吃中饭一样.当时的我处在退学的边缘_不是成绩不好,是因为我厌倦这种单调机械的生活.那时过得真苦,但奇怪的是,一旦我旷课出来走在阳光下时,我就感到一种脱离了苦海的感觉,能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真的想伴着阳光的节奏起舞.我的18岁不是天堂,我的生活也不甜得像糖.我想藐视分数的存在,把它从我的生活中赶出去,但我又无法做到洒脱.我需要一首能给我慰籍和温暖的歌,来抚平心中的伤痛感.即使这种伤痛是莫名其妙的,是病态的,是无病呻吟的,这种伤痛毕竟不同于红军长征中的那种伤痛,不能用老一辈的观点来治疗.我一直相信其中的一句歌词:"以后的路不会有痛苦"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这是一首和爱情无关的歌,这是一首与年龄况味有关的歌,记录着简单的快乐,期望着简单的生活.
  
《妈妈,我》:这是首深刻得有点腥味的歌,是首黑色的歌.我最能理解这首歌的时候是在凌晨失眠后,翻起来抽烟时.我觉得陪伴我和理解我的只有手中闪着红光的烟头.我不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理解我.听这首歌时,我看到镜子里有一个人在疯狂着,脸都扭曲得变了形.朴树能写出这首歌,能把一种走到人类的尽头的感觉表达出来,真令人佩服.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会把音量调到最大,就想在某一瞬间化为灰烬才好.没在深夜里听过这首歌的人是不会明白那种天地与你一起颤动的感觉的.那时,我对我的生活已经绝望了,在那个学校呆一秒钟都让我愤怒,让我发痛,我觉得其他安于现实的人是不可理喻的,是腐烂的.对于他们,我简直不屑一顾.我一直对自己说:"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多伟大!"就像这首歌中的最后一句歌词:"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梦想着闪光却又拒绝承认现实,有激情有热血但又无用武之地,我就像个疯子,喜欢在夜晚时分游荡在学校的围墙外.最另我恼火的是,别人不知道我的价值.我也无法向别人证明我的价值,因为追求不同.当时的我很固执,别人拿我当疯子看,我把别人当傻子看.最令我伤心的是,随着我的迅速不正常,连一贯理解支持我的父母都开始反对我的想法,开始暗中管制我,他们怕我哪天跑出去把这所城市给炸了.不必否认,当时的我,极度的自狂而又极度自卑.在我的世界里我是自狂的,一走到外面我就开始自卑,虽然我当时很不情愿承认给自己看我已失去勇气.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进入了一个让人窒息的怪圈,就如同"越穷越生孩子,越生孩子越穷"一样.父母在我心中是最后一片天空.那段时间,我没再听过<NEWBOY>,我把这首歌折起来仍到床底下.我真的想对妈妈唱:”妈妈,我恶心!”可是妈妈又会怎么说了?当时的我偏执得不得了,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我陷入一种想大声呐喊但又害怕大喊的沼泽地中,没有人会在意我的话,我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与我为敌.今天再回头来安康内这些想法,我仍不会嘲笑自己当时的想法,我尊重自己的过去,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自我否定.那时最让我无地自容的是我开始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现在看来是因为我开始醒悟过来了,但我不允许自己怀疑,因为我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我宁愿自欺欺人.我已经意识到自己走错了,但还是不肯承认.这才是真正打击我的力量.”妈妈,是你曾赐给我的生命,我已经把他吐得一片狼籍.”现在的我虽然过得不快乐,但早已告别这段阴暗的心路历程.一闭上眼睛还能触摸到暗中极端感.长大,其实就是在不同的心情中走过,在厌恶和感动中走过.
  
《在希望的田野上》: 每听到这首歌时,我就感觉回到了那个寒冷但有阳光的下午.那天我们期末考试.我却独自一人跑到100公里外的湘江边去晒太阳.朴树的这首歌是为那些悲伤的人们唱的,唱完后,他和听众都会发现自己没那么悲伤了.就好象史铁生给病友讲的那个忧伤的小号手的故事.最后,每个人都能在虔诚中得到安慰."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这首歌的开始,就好象是朴树在喃喃自语,平稳而安静,诉说长大过程中的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平和,一种经历过风雨后再次见到阳光时的一种感恩心情."让该来的来,我们在这里等待,我们就这么唱,""关于未来,就请你坦然,不要离开".曲子是属于那种很安详,不偏激不固执.到了高潮部分时,窦唯的鼓和乐浩昆的贝司突然强有力地爆发,让人听了觉得犹如火山爆发般雄壮有力.这样的快节奏和极富鼓动性的乐器声能激起心中最后一点勇气.在这种气氛中,我觉得周围的人都在为我加油呐喊.在阳光出现时,一个人没有理由不振奋起来.这种感觉在听郑智化的那首<找路的人>也有过.在高潮部分,出现了男生大合唱,那是种让人震撼的声音.
  
《那些花儿》:在我听过的朴树的歌里面,我最有话要说的,就是这首歌.我相信在几十年后,我的儿子或女儿会跑过来问我:"爸爸,你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一首叫<那些花儿>的老歌?"这是一种适合在冷静中用灵魂去倾听的歌.在高晓松导演的<那时花开>快结束时,响起了这首歌.我甚至就觉得,主角就是这首歌而不是电影,电影的结尾是用来诠释这首歌的.在<北大作文>里,有个女孩子在经历了不快乐的生活后终于考上了北大.她后来在听到这首歌时,不禁热泪盈眶."她们都老了吧."这种苍老的心情只有自己能明白.的确,我认为这是一首让我回忆,让我沉思的歌.只有当你走完某一种生活而进入另一种生活,怀着一种告别的心情时,才能更加明白它的意义,它能让我想起过去的那种生活里曾为我开放的"花儿",怅然若失,但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听这首歌就像在看一部老电影,电影是关于自己,关于那个我爱过的女孩,关于成长的片断.我看到自己走过的路,看到自己由瘦小变强壮,由寂寞的少年变为横刀立马的青年;我看到那个走过来依偎在我身边然后又离去的女孩;我感觉到一片片的笑声和一滴滴的眼泪飘过.青春是阵偶尔刮过的风,不经意间,已吹得我泪流满面."那些花儿"是否知道我的泪眼朦胧?"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离去在人海茫茫"对未来的不可知和对过去的不舍总有点让人迷糊,结果是"我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今天我已在大学里书写着自己新的人生,但我时常回忆属于我的"那些花儿".我的初恋,我的那么多的好朋友,我的那些天真的想法,我的纯真年代,他们都是我的"花儿".他们现在在哪里啊?是否真的"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总有一天,我和我的"花儿"都会不见了,都会在岁月中消失,但幸好我曾经拥有过.学会向自己告别,学会向"花儿"告别,来世再见.这种心情就如同坐船经过瞿塘峡时,向那个独自坐在峡边石头上的人告别一样.很多东西,一生只能拥有一次.歌里雨尘发出的笑声更让我想起那些曾经在我的身边响起过的同样天真的笑声,就好象是从回忆中穿过时空隧道到达我的心.我也喜欢其中的乐器的撞击声,听到的那一刻,我坚信那是我的"花儿"的遥远心跳声,他们在想我,真的.在夕阳中,为"那些花儿",为自己的虔诚祈祷,祈祷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祈祷我们会走得更好.
  
《活着》:余华有本同名的小说,可能是因为两人性格及年龄的题目时,余华更有种饱经沧桑的成熟,更深沉.而朴树的表达则更激烈,更愤怒.以我的年龄我肯定倾向与朴树的表达.坦白地说,我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曲子,但要表达一种"我有那么多的理想,还有那么大力量,我要改变世界,任凭我想象"的张狂心态到"现在懂了,这都无所谓"直到将来变成老张,活得像条狗"的苟且心态的落差,这种乱糟糟的"噪声"表现方式让人感到一种扭曲感,生活和心态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扭曲了.由年少轻狂到活得像条狗,我们难以承受这种改变,于是就像受伤的狮子一样,躲起来暗中抚摩伤口.长大后,开始对自己,对活着产生疑惑,再随着时间的消磨,我们不再谈过去的理想,不再想摘天上的星星.我们会适应甚至喜欢平庸的生活,只是偶尔还会想起自己的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一吟双泪流".所以"有时我很快乐,有时我很难过."少年迫不及待地打开关闭已久的门,却看见门外是个养猪场.太令人失望了,不过,谁的一生都会做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多少人,多少曾经拥有梦想的人在睡梦中叹气?在现实中无可奈何看着自己蜕变?长大的过程要学会忍受平庸的存在.这是首让人胆战心惊的歌.听这首歌时,我一直在猜朴树退学的原因.这首歌应该能激起很多人的共鸣—虽然有些人不会也不愿再去说过去的事—不管是正站在关口上左顾右盼的年轻人,还是已经顺应了生活的中年人.我尤其喜欢这句歌词:”我们都是很柔软的动物,活在壳里,发誓抵抗,最后不过丢盔弃甲慢慢地顺从.”很多人怀着未实现的梦想,走到了结婚的年龄,没办法,不能被别人当个异类,先结婚吧.结了婚,猛然发现自己更加被年龄和身份束缚住了,不仅哎哟维持自己必要的社会地位,还要负起责来当家庭栋梁.开始犹豫不前,在犹豫中,走到了中年,更加缺乏勇气去重新开始.于是,彻底”快乐地活着”.顺从地活下去的结果肯定是这样.
  
早就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但又害怕面对其中的真实.一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感情往往都是很极端的,会让自己感到惊讶甚至恐怖.故迟迟未动笔.只有借着音乐走进纯粹的精神中,才能摆脱现实的顾虑,就如同酒后吐真言.现在再看那段日子时,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高三那年,怀着要考进一所著名大学的梦想从北京重新回到中学,虽然高考没能让我的梦想成真,但让我重新斗志昂扬走向了成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应当尊重自己的这段经历.只有痛快的笑声,伤心的眼泪都具备才能配得上”青春”两字.下个星期我将静静地迎来自己的20岁.20岁是个告别的年龄,应当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过去.过去的那些时光永不会再回来,反思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原谅自己的狂妄和叛逆,感谢自己的奋斗和努力,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时光.反思过去能得到一份冬夜中看飘雪的安详,虽然那些事就好象发生在昨天.最后,对着镜子,自己给自己一个笑脸.我的未来一定会很酷!